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

甘肃平凉:“白名单”让果农靠信用借钱

  苹果产业是静宁县的主导产业,图为农闲时节当地果农在果品流通企业务工。 经济日报记者 陈发明摄

  新年伊始,甘肃平凉市静宁县果农王国宗不再为果园急需的农资款而发愁了。

  “经营果园收入高,投入也大,经常会出现资金周转困难。”王国宗在静宁县李店镇王沟村经营着12亩果园,2017年收获了3万多斤苹果,但是还没有出售,“我们静宁苹果最大的特点就是耐储存,采摘后放到果库里,到四五月份再卖,价格更好”。

  3万多斤苹果价值10多万元,但是在出售之前,王国宗要面临开春后的投入,肥料、人工、铺膜,还有2亩老果园需要换新树,这些至少要投入3万元资金。

  “以前都是厚着脸皮找亲戚朋友借,时间长了也不好张口。”贷款是个好办法,但王国宗以前试过,农民贷款没啥抵押,要找有公职身份的人担保,填一大堆申报材料,只能贷款一两万元,解决不了大问题。

  去年11月,王国宗凭借自己的“老果农”身份从农业银行静宁支行拿到了10万元贷款。“手续简单,就填了两张表,然后在手机上操作,几分钟款就到账了。”这对王国宗来说,是个意外的惊喜,“有了这笔钱,果园投入就不用发愁了,4月份苹果一卖,我就马上还了”。

  静宁全县苹果种植面积稳定在100万亩左右,2017年,全县挂果园面积达65万亩,总产量78万吨,产值30亿元。依靠苹果种植,全县16.8万人实现稳定脱贫,苹果产业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

  但是,正如王国宗所言,每年苹果销售前的果园投入成为静宁果农们最烦心的事。虽然收入不错而且稳定,但是传统的农村信贷产品难以解决果农们的资金需求。在平凉市政府金融办副主任王小勇看来,不论是乡村振兴,还是精准脱贫,都离不开产业支撑,而平凉市目前具有优势的苹果、养牛等主导产业都面临资金瓶颈制约。

  为此,农业银行平凉市分行探索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批量采集果农内外部数据,建立信贷模型,推出了“惠农e贷·果农贷”。

  “针对不同类型农户研发特定授信模型,匹配一定授信额度,批量建立预授信客户白名单,然后通过系统自动审查审批贷款。”农业银行静宁县支行行长张中行介绍说,凡是列入白名单的果农,均可获得3000元至10万元不等的贷款,农民用手机银行即可极速申请发放贷款,能够有效解决农民贷款难、贷款慢、贷款贵的问题。

  “以往农民贷款,需要提交面谈记录、身份证和户口本复印件、征信证明、用途审批、担保人信息、担保人责任书、信贷责任书等资料信息,手续复杂,审批周期长。”农行静宁县支行工作人员张三泰告诉记者,而“果农贷”的风险防范主要在银行的前期工作上,凡被农行平凉分行列入白名单的果农仅凭个人基本信息就可通过线上和线下两种方式办理贷款,并且一次授权可在3年内多次循环使用。

  对这款纯信用信贷产品,农行平凉市分行决定先期在静宁县开展试点。2017年10月,通过在静宁县李店镇王沟村的摸底调查、数据采集,农行静宁支行对该村147户果农授信额度1140万元。记者了解到,截至2017年末,农行静宁县支行累计发放“果农贷”536万元。

  张中行表示,农行静宁县支行将在李店镇其他村及静宁县的深沟、治平、仁大、雷大、威戎、城川等果品主产乡镇大面积复制推广“果农贷”。同时,依托全县资源禀赋,因地制宜设计“一乡一贷”的“惠农e贷”产品,加大网络融资力度,为静宁县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现代农业发展注入新动力。